(武漢晚報特派記者 匡志達通訊員 顏緹楊純)一場不同習慣造成的誤會,在機艙內堆起一座讓法國空姐急怒的“垃圾山”;一份寫在行程表背面的粗糙文明倡議書,卻最終憑著一份為祖國為家鄉“護臉面”的責任感,贏得乘客豎起大拇指、法國空姐連聲致謝。6月16日,一位武漢領隊在前往巴黎的法航AF139次航班上主導了這場文明的“逆襲”。
乘客主動收餐盤
空姐誤解很生氣
6月16日中午2點,在法航AF139次航班上,幾聲焦急的“NO.NO.NO”打破了機艙的平靜。發聲的是幾位法航空姐,是什么讓她們如此失去了耐心?
答案在她們正前方,在機艙前端垃圾桶旁,地毯上竟堆了10多個用過的餐盤,里面裝著剩飯、塑料袋、擦過的紙巾、包裝盒......而在此時,還有中國乘客源源不斷地端著餐盤前來。
好心幫空姐收餐盤,怎么就成了不文明了?原來,法航飛機餐的菜單很是豐盛,中餐有中式涼面、細香蔥豬肉丸配米飯、西米露、水果、紅卷心菜及胡蘿卜絲;法餐則有馬鈴薯沙拉、牛肉胡椒子奶油醬汁、乳酪、巧克力蛋糕、水果沙拉、馬鈴薯蓉等。花樣繁多的食物,在餐盤里擺得滿滿當當。乘客們很快把午餐“消滅”光,問題卻來了:乘坐國內航班時,空乘人員很快就會來收餐盤,但法航的人員卻遲遲不到,一些乘客嫌放下桌板礙事,于是主動收起餐盤來。
但垃圾倒進了垃圾桶,餐盤卻不知道放哪。于是有些乘客把餐盤放到了地上,有的甚至沒倒垃圾,直接堆在了垃圾桶旁,很快在機艙里堆起讓人皺眉的“垃圾山”。
行程表背后
武漢領隊寫下文明提示
余毅是武漢市旅游局主辦的環法自駕宣傳團領隊。法國空姐的一聲聲“NO”,讓這個資深旅游人坐不住了。
他找到機上的中國空姐吳曉娟。“是不是機上收餐盤有點晚,大家習慣了國內航班的節奏,所以才忍不住自己動手的?”余毅問。吳曉娟介紹,法式餐飲花樣很多,外國人也一直習慣慢慢吃,所以形成了晚收餐盤的習慣。“就是一場不同習慣產生的誤會,結果造成了對我們中國乘客不文明的印象,既然看到了,我就該做些什么,把大家真實、文明的一面展示給外國人看。”余毅想到就開始行動。飛機上找不到更考究的東西,余毅找出一份團隊行程表,就在A4紙的背面開始草擬一封倡議書。
余毅在倡議書中這樣寫道:“機上的中國同胞:你們好!我是中國國旅(武漢)國際旅行社的領隊余毅,很高興和大家同機,開始一段美妙的旅程。我相信大家都想讓這段旅行成為人生中最美好的記憶,也愿意為之付出努力。但中午有個小插曲,給我們所有人提了個醒。法航提供的午餐很豐盛,大家吃得也很舒服。但餐后有些乘客出于好心,替乘務員收拾餐盤,處理方式有些粗糙,一些人把盛著剩飯、裝著空盒子的餐盤直接堆在了機艙的垃圾桶外,成了一道不文明的‘風景’。事后,我向空乘人員做了解釋。國內航班收餐盤時間較早,可能大家不太習慣,所以出現了之前的行為。這并非乘客有意所為。法航乘務人員也向大家解釋,航班的餐飲遵循法式禮儀,較晚收餐盤是為了讓大家能更盡情、舒適地享受美食。馬上要到晚餐時間了,在這里,我向大家倡議:配合乘務人員,餐盤垃圾不亂放,耐心等待乘務員統一管理。免費食物適量取用,絕不浪費。安靜就餐不喧嘩,為他人制造良好的就餐環境!感謝大家積極配合,踐行‘我在中國代表武漢,我在世界代表中國’的理念,把禮儀之邦的良好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!”
文明領隊解釋“午餐風波”
法國乘務長感動點贊
倡議書寫好了,這時已經接近北京時間晚上9點,乘務員已經開始發放晚餐。晚上的餐點更加豐富,但余毅顧不上品嘗美食,而是在機艙里開始奔走。
“您好!我是一個武漢的領隊,我們發起了一項文明旅游倡議,請您先看一下。”別的乘客吃飯的間歇,余毅一個個地向他們解釋“午餐風波”的經過、給大家看自己的倡議書,再請大家簽名支持。
機上其他乘客一邊喝著紅酒,一邊品嘗熏鮭魚等美食。余毅餓著肚子,說得口干舌燥卻顧不上喝一口水。“機上的乘客大部分是去歐洲旅游,我就是要趁著晚餐時候盡量讓大家知道這件事,讓游客們的歐洲游開個文明的好頭。”余毅說。
經過余毅的努力,一頁空白的A4紙上很快寫滿了游客的姓名。一數,共有59位游客簽名支持余毅的倡議。這里面有頭發花白的老夫婦,也有年輕的時尚達人,一些帶著孩子的家長,自己留名之余更是讓孩子也簽下姓名。
經過努力,晚餐結束時機上所有乘客都安靜坐在位置上,等候空乘人員來集中收餐盤,沒有一人再隨意把餐盤和垃圾下座丟棄。
來自隨州的游客馬長林對著余毅豎起大拇指,說:“提高游客文明素質,就是需要這樣的有心人,通過一點一滴的‘小事’,讓更多人關注文明旅游。”
余毅的倡議書,也讓航班上的法航乘務長勞倫斯女士感動不已。勞倫斯介紹,她飛中國航線已經20年,很多中國乘客的行為,在她看來已經見怪不怪。而余毅的倡議書,是她這20多年從來沒有見過的,這樣的行為讓勞倫斯女士連聲說:“THANK YOU VERY MACH!”
|